世界

天下雜誌第200期1998/01/01吳迎春

回顧歷史長河,追求「與世界並駕齊驅」的願望,在每個時代此起彼落。他們,立足台灣、放眼天下,用全世界最好的方式,與世界接軌。

突然的暴風雨、遲來的冬天、逐漸漲高的海平面……,驚醒了所有人。原來,沒有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可以「獨善其身」,我們與世界息息相關。
 
在「一家廚房的油煙,影響另一家客廳的空氣」這種壓力下,世界各國在京都召開「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」,要求所有會員國承諾在21世紀來臨前,務必將引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等排放物降低6%。
 
這股世界壓力,顯然立即導致台灣環境必要的改善。行政院決定,官方要主辦「全國能源會議」,透過立法減少廢氣的排放。


任天堂效應
不僅是環境的全球化,文化上的全球化,更有著猛如暴君的影響力。根據大前研一著作「民族國家的終結」,只要一個國家的國民所得達到5千美元以上,經濟成長就如同搭上了摩天飛輪;「隨之而來的是人民的生活習慣會越來越像,他們的所見所聞、他們消費購買的東西、打發時間的方式、都幾乎一模一樣。」的確,無論是知名品牌的運動鞋、牛仔褲、可樂與樂團,都在集體同化的潮流下,越來越沒有區別。
 
再伴隨著新科技造就出來的多媒體發展,世界各地的兒童和青少年,內在深層的感官需求與世界觀,幾乎與其他開放社會的同年齡人口,沒有任何不同。彼此共同的媒體經驗是沒有辦法阻隔的,像「任天堂」這種已經成為全球中產階級家庭必備的電腦遊戲,也跟著決定了全球青少年大腦裡的「遊戲法則」。


將台灣推向世界的人
傳播科技的發達,使光一種產品就可以發揮無遠弗屆的影響力。這種距離消失的趨勢,對地處邊陲的台灣來說,意味著只要有本事,照樣也可稱霸全球市場。
 
不管你喜不喜歡,今天,的確沒有一個人不是「世界的」、沒有一件事不是「全球的」。因此,台灣與世界的接軌,就變得是一個「非如此不可」的發展趨勢。
 
事實上,回頭看台灣歷史的長河,幾乎每個時代都存在著「與世界並駕齊驅」的願望。那些企圖把世界掌握在手中,追求與世界同步的夢想人物,無論是草莽年代,跟著鄭成功來台墾荒,想把台灣開闢成世界文明的陳永華;或者是嚮往全球現代化,想辦法在台灣造出全中國第一條鐵路、第一張郵票、第一間電信局、第一盞路燈的劉銘傳;甚至是跟在他後面,想讓台灣成為全世界最現代化「殖民地」的日本人後藤新平,他們都抱著一個夢——將台灣推向世界。
 
他們的處境與風險,遠比今天台灣的國際化人物來得困頓。除了民族情緒的干擾,還需要面對資訊、資源的取得不易的杆格。
 
史學家許倬雲對台灣歷史的進程深表期許:「未來應該往前看,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東西,在這裡發展出最好的能力,所能觸及的最好事物。」


做夢也想不到的成就
的確,今天台灣無論在經濟上、文化上,都已經或多或少佔有一席之地。
 
宏碁的施振榮、台積的張忠謀,在20世紀末,都赫然是頻頻出現在國際媒體上的封面人物。長榮航運的張榮發,更早已把台灣的綠色貨櫃,推到世界各個角落,變成每個台灣人出國旅行最容易尋找到的台灣標識。台灣飛利浦的羅益強,甚至把台灣生產的品質能力,拉提到國際最嚴苛的標準,並且得到認可。
 
文化上,台灣全球化的能力也不薄弱。焦雄屏將「台灣導演」推廣成為國際影壇搶著推崇的新寵;段鍾沂兄弟的滾石唱片,為台灣流行音樂在世界找到新興市場;漫畫家蔡志忠詮釋的老子、墨子,則被翻譯成40幾國語言,暢銷全世界;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將中文報紙推往全球華人社會。這些實例,都是以往中國人,做夢也想不到的成就與影響力。
 
400年的歷史證明,若現代化的定義,是把自己提升到足以與世界並駕齊驅,那麼,台灣一直是,也將會是,未來最有可能拔得頭籌的中國人社會。


eXfuze F1 team --- 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+
Posted on 凌晨1:37 by F1 Team and filed under | 0 Comments »

Free Blogger Templates by Isnaini Dot Com. Supported by Used Car Pictures. Powered by Blogger